联系电话:0913-2126249
热词:妇女 最美家庭 两学一做 双学双比 计划生育
官方微信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页 ->调查思考 > -正文

脱贫攻坚还需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

更新时间 2018-01-23 08:40:52   来源:市妇联驻兴镇良村工作队   作者: 郭红印 宜珂 李润莉   阅读次数:

今年4月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蒲城县兴镇良村驻村扶贫。在走访群众中,发现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大加赞赏,对当下农村一些问题感到忧心,其中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之风,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因此造成一些新的“隐形”贫困户,群众十分反感。作为驻村的妇联干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部分群众,了解了近期办过红白喜事的农家代表,认为在当前脱贫攻坚中,还需要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

一、现状和问题

我们所驻的良村距离兴镇街镇大约3公里,全村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420户2000多人,以前主导产业是花炮,群众收入丰厚,近些年因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主要以小麦、玉米、果树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养殖产业,部分群众在农闲时外出务工,群众收入比以前普遍减少,但办红白喜事的规模和花费比以前没有降低。在走访中了解到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现象一时难以消除。具体表现在: 

(一)规模越来越大。当前普遍存在迎亲都用高档车,少者6-8辆,多者十几辆。婚庆铺排大,程序繁琐。宴席一般三四十桌,还有五六十桌,烟酒再上个档次。按当地习俗,婚丧事前后三天都要设宴待客,再加上村里帮忙的,少则几十人,多则近百人,甚至出现了“一家过事,全村入席”的现象。

(二)浪费越来越重。婚丧喜宴有在家中自办酒席,也有在饭馆摆酒席,一般12至16道菜,外加烟酒、饮料和干果。由于酒席费用高,菜量过大,一般情况10 人一桌的酒席吃不完,造成很大浪费。 

(三)礼金越来越高。从过去的10元、20元,如今一般50元、100 元,有的数百元。一个普通农家每年随礼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万把元。尤其是聘金彩礼更是直线上升,一般都在5-10万元,再加上购买“三金”、车子、房子等,娶个媳妇最低都在30万元左右,有的甚至40—50万元。

(四)名目越来越多。除过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以外,还借助上梁、乔迁、生日、祝寿、升学、入伍等事宜纳入宴请中。

(五)范围越来越广。以前宴请仅限于亲戚和要好的朋友,现如今只要认识,都有可能被邀请。 

二、造成的危害 

(一)造成了不良社会风气。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遇事不操办自己会吃亏,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之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助长了不正之风。 

(二)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抬头。在丧事操办中,本已绝迹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残渣泛起,出现了一些看日子、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原来三两天就过完的事,一拉就是五六天,浪费了时间和财物。 

(三)造成了一些新的贫困。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在农村屡见不鲜,有些父母为儿子完婚,不惜重金聘礼,在农村建新房,又在城里购房。看起来光彩体面,实质已把“家底”掏空,给儿女早日把“债务”垒在那里,形成新的“隐形”贫困。

(四)影响了农村健康发展。近些年,农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多数农家在婚丧事上都表现的“大方”“慷慨”,气势规模越来越大,把原来在家中办事转到村道巷里,不仅影响了交通安全,又造成环境污染。有的家庭因为攀比浪费造成费用过大,致使有的兄弟几人为分摊债务引起纠纷。也有一些家中困难的青年无钱娶妻,慢慢成为大龄青年,造成村里光棍增多。这些都给农村健康发展形成制约。

三、原因分析 

婚丧喜事大操大办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原因。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农村群众勤俭节约的理性观念不强。当前群众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提高,但是对勤俭办事的认知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认为多花点钱没什么,没有把勤俭节约放在心上。

二是虚荣攀比心理比较严重。一部分人虚荣心作怪,办喜事“好面子”、办丧事怕落“不孝”骂名,讲排场,互攀比。也有一些家庭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还是不惜“举债”也要赶上潮流。 

三是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村上虽然都有村规民约,但缺少刚性约束。尽管个别村组也有类似“红白理事会”的形式,但谁也不愿扫了办事人的兴。村组干部也不得不参与宴请、随份子、上台讲话等,加大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 

四、建议和对策

上述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建设步伐,也制约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脱贫攻坚中,既要认真分析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不要忽视“因婚”,因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致贫现象,又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倡导文明新风,遏制大操大办”活动,把二者结合起来,取得脱贫攻坚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双赢,真正解决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人喊打,人人参与”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认为:

一是强化正面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大力宣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婚丧喜事简办新办的理性认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形成一种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二是干部职工带头,争做移风易俗的模范。从根本上遏制这一歪风,村里村外的干部职工要以身作则。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要自觉做到不带头、不参与、不随礼、不上台讲话,以身作则在村里破旧俗、树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相信群众,形成自治自管格局。目前,一些村级“红白理事会”因为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文件,督促各村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配强人员,明确职责,加大约束。村“两委”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指导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章立制,并根据本村经济实际,提出红白喜事适度的规模和标准。


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规范人们的行为。民政部门要大力推进丧葬改革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提倡集体婚礼,倡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各新闻媒体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编辑:张耀锋】


热点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