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2126249
热词:妇女 最美家庭 两学一做 双学双比 计划生育
官方微信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页 ->巾帼风采 > -正文

张小侠-临渭区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更新时间 2014-03-19 20:29:00   来源:渭南妇女网     阅读次数:

在美国,莎莉文老师用爱的教育成就了海伦·凯勒这位盲聋女作家;在中国,在陕西渭南,身残志坚的张小侠老师用九死不悔的付出拯救了无数残疾孩子!

她遵守和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扶残助学的政策,热烈响应政府的号召,全心全意的为残疾儿童办实事。19年的特教生涯,张小侠从一名教师勤恳执教,到创办自己的特教学校,从热爱特教师业到把自己的生命和特教事业融为一体,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痛苦历练,用爱心与责任诠释了她生命的价值。

创业艰难痴心不畏  1994年,20多岁的张小侠开始从事特殊教育,面对孩子们单调的“咿呀”声和渴盼的眼神,她下定了干好特教的决心。当她原先工作的聋哑学校因经费紧张而被迫停办,她无奈地离开了学校,但想为残疾儿童做实事的决心却始终没有改变。不少聋儿家长视她为知心人,把孩子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她。他们几次三番到她家,恳求她继续把学校办下去。张小侠心里清楚,聋哑孩子的家长都有着共同的辛酸:别人歧视的眼光,花不尽的医药费,不幸的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愁得他们几乎流干了眼泪。听着他们焦虑的诉说和诚恳的请求,想到那些生来可怜的孩子,张小侠难忍心痛,他们为什么不能和健康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权利,为什么不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她不能再沉默。但一无场地,二无经费,白手办学谈何容易?可是张小侠认准的事决不回头,她联系志同道合的好友,东奔西跑寻找场地,千辛万苦筹经费。她为残疾孩子无私无畏的举动,感动了社会各界,在学生家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97年4月她拿到了办学批复,临渭区曙光特教学校正式成立。经历了十几年的辛苦,2012年张小侠终于建起了一所800平方的真正属于她的聋哑孩子的校舍。

创业者总是要面对艰辛和坎坷,总需要勇气和毅力。张小侠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办一所不为名不得利的特教学校,其艰辛难以用语言描述。学校开办之初,租用民房,因当地居民不理解而屡屡刁难等原因,不得不多次搬迁。教职工有的耐不住寂寞清贫,有的觉得学校没有前途,有的忍受不了麻烦,走马灯地换,只有张小侠,她艰难而又坚定地支撑着。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她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和母亲,购置教学设备,上课,还经常为学生老师做饭。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亲自查床,陪哭闹的学生睡觉,彻夜在宿舍照顾学生是家常便饭。

在张小侠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校逐渐步入了正轨,学生来自周边各县,实行全托式教育,目前已成为临渭区最大的、最具实力的而且又是唯一的一所集弱智、聋哑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全校有小学六个班,初中两个班,共八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八十多名,教职工10名,百余名残疾儿童在这里受到教育,获得了快乐和自信。艰难的创业路,她咬牙一步步走过。

以我之躯换你幸福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经年的过度疲累,坚强的张小侠积劳成疾,最终被病魔击倒。1998年冬她开始腰腿发疼,但她顾不上自己,坚持夜以继日地为她的特殊孩子们操劳。当疼痛加剧,不能正常走动时,她就扶着墙查宿舍,扶着黑板讲课。2000年5月份,疼痛使她直不起腰的时候,为了聋哑孩子能听到声音,她还亲赴北京,考察购回大型聋儿语训机,并亲自请人安装。9月份,疼痛折磨得她整夜不能入睡,腰彻底挺不起来的时候,同事强行把她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胸椎部髓内肿瘤。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张小侠无所适从,但是面对前来探病的家人同事,她说的最多的却是“我真得不行了,那些孩子可咋办呢?”她的住院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近来,也不知孩子们怎么样。如果我真得不行了,我希望把我身上的器官卖了,用这些钱,为孩子们建一所更加正规的特教学校。”春蚕到死丝不尽,以我之躯换你幸福。这就是张小侠的胸怀!这就是死亡面前她对事业的忠贞!

经历了痛心彻骨的手术后,张小侠从死神手里挣脱回来。又回到了自己用生命和青春奋斗着的学校,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孩子当中,她更懂得了生命的美好,事业的可贵,她变得更加坚强和执着。虽然身体的三分之二瘫痪了,她不能行走,甚至大小便失禁,但她依然要坐着轮椅给孩子们上课,跟他们谈心;拄着双拐艰难地上楼查宿舍。高烧之中,她拄着双拐去外地帮助陌生的犯罪聋哑少年,三天没喝一口水;秋风萧瑟,她拄着双拐一个单位一个单位求人,为聋哑女孩的心脏修补手术筹钱,劳累一天身体肿地衣服都脱不下来;漆黑的夜里,她通宵不眠,守护在“妄想症”孩子的床边,15个不眠之夜她把孩子救回了现实......不知道有多少次,她累倒在学生的宿舍,不知道有多少回,她用爱心与责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背着抱着爱着被认为难养活的聋哑女孩娟娟,让她长大成人,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她耐心有方训练,让聋哑孩子听到了声音;她慈母的情怀,在心理障碍的明明心中点燃了一盏人世的明灯......孩子是她的一切,她是他们的知心人和妈妈。

物质贫乏精神满足  山青了,草绿了,一年又一年,变换的是季节,不变的是她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挚爱。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她几乎都在工作,她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学校就是家。刚生完孩子40天,她就回到工作岗位,她把亲友送给自己孩子的新被褥,铺在聋哑学生的床上;学生病了,她和姐妹们轮流在床前看护,拿着自己孩子的零食,一口口哄着学生吃药;为了帮助大龄聋哑青年,她拖着病体不分昼夜地教他写字算数;为了给聋哑学生治病,她拿出了自己的救命钱......学校经费常常入不敷出,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的学生吃光了家里的粮食,她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学校眼看着断粮,她坐在路边无助地大哭——在她身患重病医生宣布她只有两年生命的时候,她都没有那样伤心过。为了解决学校的资金困难;冰天雪地里,她艰难地蹬着三轮在去卖对联卖年画,不知道有多少次,因为腿脚不便,湿滑的道路上她多次险些与汽车相撞丧失性命。

别人在春花秋月中浪漫,她却拄着双拐为聋哑人蹒跚奔走;别人在霓虹闪烁处追求时尚,她却带着一群只会指手划脚,被人像贼一样防着的残疾孩子在商场学习购物;公交车上,别人在抢座位,她指导那些被人嘲笑的残疾孩子让出座位,学习礼貌。有人笑她傻,说她办学不为赚钱,把自己到弄成残疾,还差点把命搭上,不划算。她却说:“我爱孩子,只要和他们在一起,我就很满足,很踏实。”“那些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是我最大的财富富,我觉得我很充实。”她在物质贫乏之中享受着精神的富有。苦心人天不负,在2001年省第四届残疾人汇演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2011年参加陕西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获得舞蹈类“三等奖”、智残人综合节目“启智奖”。2012年参加陕西省残疾人艺术作品汇展四幅作品均获奖。三名学生上了高中。

为了让更多残疾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她走进聋儿家庭, 说服家长送孩子上学;为了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学校极端困难中,她免去了一个又一个贫困聋哑孩子的学费。为使学校长期持久地发展,她奔走在省市区教育局、残联等部门之间,寻求合作与支持;十七年间,她使50多名特困残疾儿童免费入学。

一个残疾儿童愁苦一家人,所以张小侠想的不仅是残疾儿童的现在,还有他们的未来。她教孩子们绣十字绣,还让丈夫送有才艺的学生去外地深造,让他们获得自食其力的手段。她教孩子们做人,她的孩子们像她一样在对别人对社会的关爱中获得了尊重,他们的家庭也获得了正常家庭的幸福。

张小侠办特教,一路艰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讽,她从不言弃。她从不认为自己做好了什么,总是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确,深明大义的丈夫及家人的坚决支持,好友与同事的激励帮助,对事业永不降温的热情及社会的关爱,是她面对未来义无返顾的不竭动力!

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在张小侠看来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她的责任。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先行者的重任,呕心沥血,九死不悔,以春风化雨的无私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她应该得到尊重!她更应该得到赞美!

【编辑:phpcms】


热点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