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2126249
热词:妇女 最美家庭 两学一做 双学双比 计划生育
官方微信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页 ->历史人物 > -正文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更新时间 2019-02-22 10:01:00   来源:mom看世界     阅读次数: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上个月,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的票选活动,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的名字,成功进入候选人名单。

她“打败”了霍金、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等伟大科学家,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科学之父阿兰·图灵这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一道,成为“科学家篇”候选人。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BBC评选的“20世纪标志性人物”,总共包括7个板块,共入围28位候选人,而屠呦呦是榜单上科学家板块,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唯一一位亚洲人。

这并不是屠呦呦先生首次进入大家的视线,早在2015年国庆节,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单揭晓的时候,屠呦呦这个名字,就立刻变得家喻户晓。

随之,各种解读也扑面而来,什么中西医之争,女权、体制、十年浩劫,尤其是一个没有博士头衔、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掀起了无数讨论。

而屠呦呦先生的成长历程、刻苦研究,以及对人类伟大的贡献,却湮没在喧嚣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

现在,就让我们透过BBC为她拍摄的一部短片,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然后跟孩子讲讲她的伟大吧。

BBC短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08'28''

https://v.qq.com/x/page/y0837t3h2bz.html

开明有爱,呦呦初鸣

1930年,浙江宁波的屠家,在3个儿子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千金”。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屠濂规为这位婴儿取名呦呦,以表达对女儿的喜爱、期待和庆贺。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屠呦呦父亲屠濂规,母亲姚仲千

屠濂规接受的教育颇为西化,他对子女也做出了与自身相似的安排。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从小就开始接受完整的教育。6岁小学,11岁高小,13岁初中……

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屠呦呦从来不缺乏爱的滋养。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屠呦呦小时候成长的地方

父亲屠濂规是银行职员,平时喜欢读书,家中父亲的书房是屠呦呦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父亲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拿本书来看。

虽然看不太懂,但是画还是喜欢的,富有图画的书中,很多都是中医药书籍,此时父亲也不会干涉女儿,这让屠呦呦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时光。

母亲对于女儿的疼爱,也是让不少屠呦呦的同学羡慕。屠呦呦喜欢吃香螺,在繁忙的求学生活中,妈妈总会亲手做好腌香螺,捎给自己心爱的女儿。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11岁的屠呦呦与妈妈

哥哥们也很关注这位妹妹的学习和成长。哥哥屠恒学在赠给妹妹的照片中,这样写道:“呦妹,学问是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学问绝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屠恒学

就这样,屠呦呦在温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

家人的爱,给了屠呦呦充分的安全感和爱人的能力,让她勇于选择人生,勇于为了大爱,舍弃自我。


学药生涯

16岁时,屠呦呦得了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进行修养,经过两年时间的调理,屠呦呦身体好转,并得以继续学业。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

高中阶段的屠呦呦,整体学业并不拔尖,但是有一门科目可谓突出,就是生物,每次生物老师讲课,屠呦呦都听的认真,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如果其他同学都能像屠呦呦一样认真听讲,我再辛苦也开心!”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屠呦呦高中学籍册剪影

1951年,21岁,已经是高中毕业生的屠呦呦认定,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将继续,考上大学就成为他的新目标。

在填写志愿时,屠呦呦自己做主,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屠呦呦的选择颇为个性,她并非医学世家,但是高中时患肺结核的经历,让屠呦呦对医学心向往之,而她认为用药时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最终屠呦呦如愿以偿,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屠呦呦

时光荏苒,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20世纪50年代的屠呦呦

1959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屠呦呦自觉脱产,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正是有了这次经历,屠哟呦真正开始熟练掌握拥有能阅读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语言的能力,为今后青蒿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疟疾究竟是啥?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现在多数人对它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影视剧及文学作品,它与天花、鼠疫一样,曾酿成数以百万计的死亡。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疟疾也是军队的无形杀手,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中,因疟疾流行造成的部队严重减员,导致军事行动失败的例子,很是常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新丰折臂翁》,讲的就是他有一天在长安遇见一位断了手臂的老翁,好奇心驱使他去问这老翁手臂为何折断。

老翁就说他是为了逃避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兵役。当时,唐玄宗征兵攻打南诏国(现在云南贵州一带),军队还没开打,就因为疟疾,十个士兵中有三个人死去,太过凄惨。他为了躲避疟疾,自断了手臂。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虽然到了19世纪,法国法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疾成分奎宁,二战期间科学家又发明了奎宁的替代物氯喹。

但,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在被克制的200年间,逐渐表现出强大的耐药性,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这一期间,同时爆发了越南战争,随着战事升级,美越双方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一份资料显示,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减员比战争减员高出4~5倍,而疟疾在军队的发病率高达50%,越南军队因为缺医少药,死亡人数更多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深受疟疾困扰的美军士兵

美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量增加经费,组织几十个单位参加抗虐研究任务,到1972年已经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还是没能找到理想的抗疟疾药物。


为治疟疾,翻阅上百种古籍

绝望中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向盟友中国求援,请求支援抗疟疾药物和方法。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指示下,研发抗疟疾药物,就成了当务之急。1967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523项目。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毛泽东会见当时越共主席胡志明

自此,先后有7个省市全面开展抗疟疾药物的调查普查和筛选研究,到1969年筛选的化合物,包括青蒿在内的中草药有万余种,但是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当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课题组长,正式走上抗疟之路。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1969年,屠呦呦在海南疟疾爆发区留影

虽说是组长,但当时屠呦呦是光杆司令,只有她一个人。

在中医研究院的她,先从本草研究入手,开始广泛收集查阅历代医书,3个月时间收集2000多个方药送交项目组,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提取出青蒿素的青蒿。

不过刚开始,青蒿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的关注对象。

到了1971年,屠哟呦项目组筛选了100余种中药,每次带着期盼,每次都是失望。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是古代医书上的记载不可信?试验方法不合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埋头重新看医书,屠呦呦的坚持带动大家,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金匮要略》……一摞摞医书被翻得书都卷边了。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在反复研读文献的过程中,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关于青蒿的记载,给了屠呦呦启发: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为什么古人用“绞汁”?和温度有关吗?经过周密思考,屠呦呦重新设计研究方法,改用沸点比较低的溶剂来提取有效物,她将青蒿提取物进行抗虐试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舍身忘我,以身试药

但是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进行深入临床研究,而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青蒿提取物,以进行临床前的毒性试验。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青蒿素发现时期研究团队部分重要成员

因为“文革”,当时很多药厂停工,没有办法制作提取物,此时,屠呦呦满脑都是青蒿,研究组就自己提取,提取溶剂对人体有害,日复一日,科研人员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

等青蒿提取物出来以后,还要进行临床检验,看看对人体危害几何?为了让青蒿提取物尽快应用,她主动要求自己当“小白鼠”,以身试药。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就这样,屠呦呦和其他两名研究人员,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没有发现青蒿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为了更加充分论证,科研团队又加大剂量,结果均显示良好。

实验成功了。

在这部小小纪录片中,这样感叹道: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很少有人会像她这样,敢于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仅仅就是因为有一线希望,能够拯救他人。”


国士无双,超级Icon

对于一款药物的研究不仅仅如此,屠呦呦和科研小组成员,以及中国众多的科学家,在此后的许多年,对药物进行改良,最终,才使得青蒿素推广至全世界。

由此生产出的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中国领导人出访非洲必送的礼物。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治疗法,大约有150万人因为该疗法避免死亡。有的国家,因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有的国家甚至根除了这种疾病。

而屠呦呦,一生致力于继续完善青蒿素。即使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两年时间里,屠呦呦团队还正式发表了15篇科研论文,其中包括两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生活上从不讲究的她,在86岁生日那一天,捐资100万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

有人说屠呦呦在学术上的成就比不上霍金、普朗克,但如果要以拯救多少人的生命角度,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的话,那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她的发现,至今仍在造福人类,今后,还将继续造福人类。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她才应该是我们、孩子的超级Icon(偶像)。


【编辑:张耀锋】


热点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