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2126249
热词:妇女 最美家庭 两学一做 双学双比 计划生育
官方微信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页 ->家规故事 > -正文

厚德、重教、诚信、友善 母亲传我好家风 ——关涛家风故事访谈

更新时间 2019-04-02 09:20:14   来源:女性之声   作者: 于淑琴   阅读次数:


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

1929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离休

我家没有成文的家规或家风家训,我自己概括起来,家风可以说是:厚德、重教、诚信、友善。

母亲讲述的家风往事

我虽然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官宦人家,但1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逃难西北,我在与母亲的相依为命中长大,许多家风往事来自于影响我至深的、我最最亲爱的母亲的讲述。

清廉为民

我的祖父是个大才子,民国时期毕业于河南法政学堂。之后曾在安徽、河北、河南的一些县城做法官,后任我的家乡偃师县县长、洛阳行署秘书长。据说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克己奉公,是个廉洁公正的好官。

最出名的有3件事:一是修筑白虎岩大堤。偃师县洪水频发,曾经淹没县城的好些村庄。他不仅带头卖地捐款,而且发动当地士绅捐款,建起了白虎岩大堤,终于解决了多年来从未解决过的水患。二是秉公依法断案。他学习政法并长期在多地任法官,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在主政偃师县时,他坚持依法办事,从不收受贿赂,公道正派,为民做主,没有冤案。三是卖地筹资发薪。因为他政绩较好,上级已下令升任他为洛阳行署秘书长,但偃师县财政非常困难,县政府拖欠职员数月薪水。离任前,他卖了自己家的5亩地,筹措资金,给大家发下薪水才去上任。很不幸,1940年祖父59岁就病逝在任上。县里的群众自发捐款,为他立碑赞颂。很可惜,我从小不在他身边长大,“文化大革命”时石碑不知所踪,未能得见。

祖父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为官清正,治家严谨,从不贪慕钱财等身外之物,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他的秘书高连臣曾说,人家是当官挣钱,我祖父是赔钱做官。祖父说:我儿如胜我,要物做什么,我儿不胜我,要物又做什么。他给后人留下满满一屋、堆到楼顶的书,他让五子两女都上了学、受到良好教育。母亲说:“祖父给你起名关君瑜,是要让你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创造自己亮洁如玉的美好人生。”(我原名关君瑜,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时改名关涛。)

男女平权

父亲是祖父的长子,得益于“重教”的家风传统,他受到正规教育。父亲早年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这所中学当时是受共产党影响比较深的一所进步学校,中学毕业后考取河南大学。他才华横溢、颇有建树,是一个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和进步思想启蒙的新派人物,积极倡导戒缠足、兴女学、男女平权,支持妇女解放。

父亲21岁与母亲结婚,对美丽出众、聪颖贤德的母亲十分爱恋,两人感情笃深。当时,母亲没有进过学堂,他把母亲带到自己读书的开封,买来很多书,自己一边读大学一边当母亲的家庭教师,教母亲读书、写字、背古诗文,为她批改作业。父亲思想解放,经常鼓励母亲说,男女都是人,男人能读书、做事,女人也一样。还夸赞母亲,你虽然没上过学,但是进步很快,写字、画画和我都差不多了。

父亲大学毕业后,担任偃师县立中学校长,母亲在县里的小学任教。正当他们在事业上不断进取,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之时,厄运悄悄袭来。父亲毕业没多长时间,就从偃师县立中学校长升任上蔡县教育局长。但上任不久,当地霍乱盛行,父亲受传染病故。当时他只有二十七八岁。他去世时,我大哥8岁、二哥5岁、姐姐2岁、我不到1岁。对于父亲我没有任何印象,他好学、开明、上进的点滴故事都来自母亲的深情讲述。

母亲传我的优良家风

真正影响、教育我的是我的母亲——李郁如。她是一个非常平凡、非常伟大的母亲。母亲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父亲去世后,年仅23岁的她终生未再婚。她牺牲了许多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和艰难,用自己柔弱的双肩,默默地托起这个家的整片天,她把人间最深厚的爱给了我们,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她那无私的伟大的母爱,给了我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和勇气。她既拥有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和东方女性的善良贤德,又具有新时代女性那种历尽磨难而又刚毅不屈、自立自强的精神。

上进好学

母亲出生在一个铁路员工的家庭。她的父亲和兄弟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母亲自幼聪颖好学,画画绣花俱佳,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将她牢牢关在了校门之外。我的外祖父非常疼爱她,教她读书识字,使她成为一个粗通文字的女孩。那个时代,女孩都要缠足,外祖父成了她的“保护伞”。只要外祖母刚刚给她缠上,她就哭闹着去找外祖父,外祖父便会给放开。如此反复多次,外祖母也就不再给她缠了。这样母亲的脚虽然外形上仍有缠过的痕迹,但大致保持了“天足”,为她后来能够自立于社会创造了条件。

母亲16岁那年,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她的姐姐,也就是我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因为生我大哥而病亡。外祖父对大女儿留下的孩子放心不下,就让母亲嫁给了父亲,那时父亲正在河南大学读书。我的父母感情极好,父亲热情鼓励、精心辅导帮助母亲学习,母亲勤奋好学、过目不忘,虽然没有进过学校,但是背诵了许多古诗古文名篇,补习完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考上开封梁苑女子中学。不久后,随着父亲毕业,母亲也终止学业,来到偃师县城的一所小学任职。

坚毅顽强

父亲去世时,母亲正值青春年华。她伤心欲绝,哭得死去活来。但是想到4个孩子这么小就失去父亲的庇护,记起父亲说过的话:男女都是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一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们这4个孩子抚育成人,勇敢地挑起了既做母亲又做父亲的重担。

父亲的生母早逝,两个继母育有数个同父异母的弟妹。父亲去世后,如果母亲不能自立,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将会面临种种困难。为了真正取得谋生的能力,母亲只好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顶着重重压力,忍痛把我们4个孩子放在家里,毅然决然考上了省会开封的女子艺术师范,苦读三年。1936年,母亲毕业回家时,我跟着大人一块儿到车站去接她,我已经不认识她了。她问我:“小瑜,你来干什么?”我天真地说:“我是来接我妈妈的,我不认识你。”

毕业以后,母亲再次回到县城教书,带着我们兄妹4个进入学堂。但好景不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很快沦陷。1938年,母亲抱着不做亡国奴的决心,毅然携儿带女,奔往大西北。开始时坐火车,后来徒步翻越关山秦岭,到达甘肃天水,最后到了清水县的国立十中,一所专门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到非沦陷区念书的、小学直到高中的寄宿制公办学校。母亲在学校教书,我们兄妹4个分别上小学和中学。

可以想见,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一个年轻的寡妇能够击碎闲言碎语,冲破世俗偏见,果敢地做出这一系列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

勤劳善良

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对我们严格要求,又关爱备至。她非常慈爱善良,对我们4个孩子一视同仁,从不偏爱。少年之时,我们兄妹4个谁也不知道大哥不是母亲亲生的。

没有老家的接济,全靠母亲微薄的工资。我们虽然是流亡学生,吃穿、住宿、学习全部都是公费,但是条件依然非常艰苦。母亲白天教学,晚上缝补、操持家务。

她经常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有志气,要奋斗,不要追求舒适的生活,要好好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们这些孩子都非常理解母亲的困难,知道自己必须勤奋读书,奋发有为,才能回报母亲的恩德于万一。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我都是免试生。我们兄妹4个,个个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至今在我的家里摆放有一张照片,照片中我和姐姐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一模一样的连衣裙、镂空布凉鞋站在花园里,时尚漂亮得谁见谁说像富家小姐在逛自家花园,一点儿也不像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有一次,母亲给我做了一条黑裤子,外侧用倒钩针细密地缝上一条白边儿。穿着这条裤子,我参加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这些艰辛岁月的鲜明回忆印在我的脑海里,更增添了对母亲的依恋与敬佩。

正直诚信

日本投降后,我们回到家乡。兄妹四人分别考取了成都、北京、开封的大学、中学,都拿到奖学金。母亲继续在县城任教。

她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心培养每个学生,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的学生后来成了她的同事,甚至还成为她的好友。田聪慧老师曾在1995年第七期的《老人春秋》上发表过对她的怀念文章《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献给李郁如老师》,田老师起先就是母亲的学生,后来成为她的同事与挚友。新中国成立初期,母亲还被评为先进教师。

大爱无形,母爱无边,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母亲有远见卓识,又不畏艰难险阻,使我们在日寇侵略的乱世中,避过了战火,受到良好教育。如果不是拥有这样一位智慧坚韧的母亲,我大概会成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参加革命、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

拼搏进取,事业家庭两相宜

母亲好学上进、坚毅顽强、勤劳善良、正直诚信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滋润着我,对我成为有用之才的热切期盼一直激励着我。母亲的经历使我深切感知,女性的成长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女性的幸福只能由自己创造。

自立奋进新女性

1948年,我16岁,怀揣“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美好向往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党的教育培养使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下定决心要一辈子跟党走。我深受家中重教上进之风的熏陶,认识到如果不深造就无法适应新中国的需要。1956年,我放弃让许多人羡慕的工作,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虽然学习期间生活清贫,但圆了四年大学梦,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受益终生。我坚守道德底线,不贪不占,奋力拼搏,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我秉持“做人无诚不立,做事无信不成”的理念,待人处事坚持公道、正派、诚信,结下很多朋友,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贴过我大字报的人,在“文化大革命”后都成了好朋友。同时我也牢记身为人女、人妻、人母的责任,妥善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营建自己的幸福家庭。

孝敬母亲好儿女

对我至亲至爱的母亲,我们兄妹四人尽心尽力尽孝。我二哥在中国人民大学,我姐姐在新华社,母亲身体好时闲不住,谁家都住过。她看谁家忙,还要去谁家帮忙,年迈体弱后,长期住在我二哥家。虽然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是稍有闲暇就都要跑去看她,宽慰她,逗她快活。在台湾的大哥早逝,大嫂和他们的4个孩子经常带来很多礼物送给母亲。全家老老小小齐努力,让母亲尽享天伦之乐,直到她老人家96岁高龄仙逝。

互信互爱好夫妻

我与先生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爱,共同的理想、信念、志趣和追求使我们结合在一起,不离不弃,走过风雨春秋60年,白首偕老,相伴终生。

“文化大革命”中,我的先生被打成走资派,被贴大字报批斗,我因大哥随国民党远走台湾,海外关系说不清,不被信任。但是我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宽慰,相互鼓励,历经政治斗争中极其残酷的大风大浪的磨难,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夫妻相处就是互相包容、理解、大度。人与人之间,很难说是你想的就是他想的,他想的正是你想的,总会你这么想、他那么想。如果总去较真,那是较不完的,永远不可能和谐相处。所以只要是他坚持的,我就退一步,事情过后风平浪静,我会把自己的意见重申出来。如果我发了脾气,他也会退后一步。所以,要想家庭幸福和睦,就不要为琐事小事吵闹不和。

因势利导好家长

我的两个孩子在成长期正遇上“文化大革命”,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会受到当时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砸抢等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尽量给他们找来了很多孩子喜欢的国内外名著的小人书放在家里,吸引院子里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看书、讲故事,要求他们认认真真读书,正正派派做人,健健康康成长,不要到外面去惹是生非。

老大动手能力很强,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我就鼓励他,给钱让他自己买喜欢的电器零件,组装各种小机器。小学高年级时他组装了好多小收音机,送给保姆或者小朋友。他17岁生日时,还自己组装成一台电视机送给我,虽然只有声音,偶尔才闪一下图像。他小时候比较调皮,我从不打骂。找机会帮他改了一篇作文,老师在课堂上念了这篇文章,使他感悟到,做一个好学生,母亲喜欢、父亲高兴、老师表扬、同学尊重是一件快乐的好事。后来,他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初中和高中都是学生会主席,本科、研究生也是优秀生。老二从小就活泼聪明,从红领巾小班长、大队长成长起来。“文化大革命”对他们没有造成什么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孩子们都受到良好教育,学有所成。他们都充满爱心和孝心,懂得尊重和感恩,对我们两位老人关爱备至。虽然有时不在身边,但电话微信不断,感情的慰藉使我们感到非常舒适温馨。

发挥妇联优势,家庭家风谱新篇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和谐、美好、文明、幸福的家庭创设了根本条件。家庭文化建设,同企业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一样,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同样重要的力量和作用。我们妇联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十分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从最早的五好家庭,到后来的文明家庭、美好家庭,到现在的最美家庭评选,一直是我们妇联的精品名片。无论到哪里去,说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这都是妇联的,是谁也拿不走夺不去的,是我们的招牌。

我在全国妇联书记处工作的时候,曾经主抓宣传工作,家庭这一块归宣传口。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妇联就率先成立了以“中国”冠名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任会长,我主管宣传后曾兼任副会长。到了1994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年,就在这一年,我们争取到了中央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由当时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任会长,我任常务副会长。研究会团结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家政学等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既重视研究和继承中国家庭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广泛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重点在于研究解决当今社会主义家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如何能使我国4亿多个家庭都能生活在和谐、健康、文明、幸福之中。几十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妇联人,都把家庭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令人特别高兴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这项工作。2015年,他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习总书记的“三注重”论述,把家庭文化建设提到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度,真是说到了我们心坎上。2016年,党中央又把“三注重”列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我感到特别振奋。家庭建设一直是党交给我们妇联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使妇联在家庭建设中取得更多成就,创建更多辉煌。全国妇联为此已经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强了领导,调整了机构。我们虽已是耄耋老人,但也是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的宣传者、传承者、受益者。有幸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安度晚年,真是此生的一大幸事!特别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感恩我们亲爱的祖国!

访谈员后记

我们平时与访谈对象有很多接触。她从事妇女工作多年,对家庭文化研究颇深,有着知识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但是听她讲自己的家庭故事、谈自己的家风传承还是第一次。在她的讲述中,母亲不向命运屈服、自立自强、奋力拼搏,形象生动鲜明,是当之无愧的旧时代的新女性。从她们母女两代人身上,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良好家风自上而下的代际传承,感受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编辑:phpcms】


热点资讯

媒体视角